动画纪录电影本科毕业论文 跟论动画纪录电影的美学特征相关动画电影赏析论文范文资料。
罗显勇
提要:动画纪录电影以新颖的动画形式颠覆我们对传统纪录电影的看法,它用一种现实世界中无法存在的、也无法复原的视觉影像模拟现实世界中的真实场景,以达到另一种真实——心理的真实;动画纪录电影拓宽了纪录电影的审美维度,使纪录电影呈现出游戏化、娱乐化的审美态势;与传统的纪录电影相比,动画纪录电影更加注重电影的叙事,精心设计的故事结构、精美的画面构图以及在剪辑过程中体现故事的趣味性、悬疑性,都是对传统纪录电影的一次超越。关键词:动画纪录电影心理真实游戏化审美先锋叙事
一、从现实的真实到心理的真实
随着时代与科技的发展,人类从传统的纸媒体时代进入了读图时代和互联网时代,纪录电影的形式一次次地被超越和突破,而一种新型的、突破传统纪录电影制作方法的动画纪录电影的出现,则又一次打破了我们对传统纪录电影的界定与理解。这种运用计算机先进的图像合成技术,将电脑生成的虚拟图景与真实的人类生活场景进行杂糅、混合,并以一种解构、戏谑的方式模糊虚拟世界与真实场景的界限的动画纪录电影,为我们对纪录电影的范畴与特征的理解提供了另一种可能,笔者认为,这种以新颖的动画形式颠覆我们对传统纪录电影的看法的动画纪录电影,其实是用一种现实世界中无法存在的、也无法复原的视觉影像模拟现实世界中的真实场景,以达到另一种真实——心理的真实。因为,在纪录电影的发展史上,对纪录电影的本质“真实性”的讨论由来已久,从早期弗拉哈迪的《北方的纳努克》、格里尔逊的《漂网捕鱼》,维尔托夫的《带摄影机的人》到法国的真实电影《夏日纪事》、美国的直接电影《圣经推销员》,再到当今美国的新纪录电影《华氏91 1》《细细的蓝线》等,我们对纪录电影“真实性”的讨论越来越深入,也越来越接近真相的本质。“纪录片从本质上讲虽然不比叙事电影更具真实性,但两者仍然存在重大的差别,而反映真实的量(程度)也集中体现了这些差别。”如果说弗拉哈迪的(《北方的纳努克》在非虚构性的纪录电影和虚构性的叙事电影之间确立了一条明白无误的分界线的话,那么,以《和巴什尔跳华尔兹》等创新性的动画纪录电影在引起对传统纪录电影“真实性”争议的同时,也捍卫了非虚构性的纪录电影和虚构性的叙事电影之间的这条分界线,动画纪录电影不再满足于对现实世界中的真实事件的简单模拟与还原,而是更强调心理的真实。
这种强调心理真实的动画纪录电影,在最早的一部动画纪录电影《路斯坦尼亚号的沉没》中就表现了出来,这部诞生于1918年、长度近十分钟的动画纪录电影,用动画的形式讲述了英国的邮轮路斯坦尼亚号被德国潜水舰艇击沉的悲惨状况。尽管在1918年的时候,“纪录电影”作为一种与虚构性的故事片相对立的艺术形式这一概念还没有正式提出,但是这部动画纪录短片已经具备了纪录片最重要的一条准则:纪录电影是对真实的客观世界现实富有创意的处理,这些来自于真实的客观世界的素材必须是一种真实的事件,它们是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发生的非虚构性的故事,纪录电影作者在记录这些真实的普通人在真实的生活背景下演绎他们真实的人生的时候,必须捕捉原发性的自然动作和生动的语言变化。更熏要的是,《路斯坦尼亚号的沉没》追求的是一种心理的真实。
动画纪录短片《路斯坦尼亚号的沉没》的导演是美国动画先驱温莎·麦克凯,他以一种独特的动画形式讲述了英国邮轮路斯坦尼亚号被德国潜艇击沉的真实情况,由于这一毁灭性的灾难事件已经发生,导演不可能穿越时空回到事故的发生现场进行实地记录拍摄,因此,他选取了一种别开生面的艺术形式——动画纪录,不再追求现实的真实,而是企图达到另一种真实——心理的真实。在影片开始的时候,温莎·麦克凯采用了传统纪录电影的拍摄手法:温莎·麦克凯与比奇先生坐在一起,比奇先生拿出路斯坦尼亚号的模型图,向温莎·麦克凯讲述路斯坦尼亚号遭受德国潜艇攻击的情况。接着,影片就转向了路斯坦尼亚号受到攻击的现场的展示。
论动画纪录电影的美学特征毕业论文格式模板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动画纪录电影论文例文 |
大学生适用: |
10000字专升本论文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44 |
写作解决问题: |
如何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文献综述、论文总结 |
职称论文适用: |
技师论文、初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动画电影赏析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优质动画纪录电影选题 |
为了客观、逼真地展示路斯坦尼亚号遭受德国潜艇攻击的现场,导演温莎·麦克凯使用了25000多张的素描画,当时路斯坦尼亚号邮轮上有超过2000多名的乘客,其中美国乘客就超过了200多名。1915年的5月1日,路斯坦尼亚号邮轮从美国出发开往美国的利物浦港口,驻纽约的德国大使馆曾发出警告,但乘客们并没有太在意,因为这是一艘商业邮轮。1915年5月7日中午,路斯坦尼亚号出现在爱尔兰的海岸线,已经离它的终点站利物浦港不远了。这时候,德国的潜艇直接向路斯坦尼亚号发射了两颗鱼雷。导演温莎·麦克凯用了近三分钟的动画来呈现路斯坦尼亚号遭到第一颗鱼雷攻击后的悲惨情景:滚滚浓烟从船舱中升起,一直飘向天边;成千上万的旅客在惊慌失措中坠人海中,波涛汹涌的海水瞬间就吞噬了1150多名旅客的生命,德国军舰上的士兵看到这一惨状之后,并没有伸出援手,而是像懦夫一样钻进了潜艇的船舱,一眨眼就溜走了。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导演温莎·麦克凯所使用的动画还略显粗糙,但是导演注重细节的刻画,背景音乐优美动听,情节惊险曲折。
作为纪录电影发展史上第一部动画纪录电影,《路斯坦尼亚号的沉没》为纪录电影存在的形态提供了另一种可能。也许有研究学者会质疑以动画形态存在的纪录电影的合法性,认为动画纪录电影打破了传统纪录电影的概念与范畴,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纪录电影。笔者认为,在纪录电影的发展史上,纪录电影的概念与范畴一直处于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中,一种新的纪录电影形态的出现,必然会拓展纪录电影的概念与范畴,打破我们原有的对纪录电影的界定。《路斯坦尼亚号的沉没》之所以是一部纯粹的纪录电影,是因为它建立在一个完全真实的历史事件之上,导演温莎·麦克凯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采访了多名灾难事故的幸存者,以客观的叙事还原了这一人类历史上的大灾难事件。虽然他采用了动画的形式,用生动形象的动画画面展示了路斯坦尼亚号沉人海底的震撼场面,但是,这种动画形式是为影片的真实内容服务的。影片以字幕的形式向我们讲述了这一灾难事故,并配以栩栩如生的动画画面,导演温莎·麦克凯并没有用“上帝之声”这种权威的、不容质疑的语言向观众表达他的观点和看法,“‘上帝之声’是早期纪录电影的一种叙事风格,虽然这种‘上帝之声’的叙述方式有时也充满诗意并让观众的情绪受到感染,但它却干扰了纪录电影画面呈现的客观性并让其处于从属的,地位”。导演温莎·麦克凯隐藏了自己的主体身份,用动画的形式真实、客观地呈现了当时的这场灾难事故,让观众自己去判断、体验这场灾难事故的悲剧性以及对人类社会的负面影响。在影片的结尾之处,导演温莎·麦克凯用真实的图片代替了动画,讲述了三个著名的历史人物在这次灾难事故中失去了生命:阿尔伯特·胡巴德,现代哲学家与作家;查理·科林,美国杰出的剧作家,阿尔弗雷德·范德比尔特,美国运动员及百万富翁。真实的图片与动画画面交相辉映,既让观众如身临其境般地感受了路斯坦尼亚号被德国潜艇击中的悲壮情景,又会引起观众对人类暴力行为的深刻反思与自省,这正是动画纪录电影追求心理真实所带来的艺术震撼力。
二、游戏化的叙事策略
动画艺术与纪录电影的结合,拓宽了纪录电影的审美维度,使纪录电影呈现出游戏化、娱乐化的审美态势,从而极大地拓展了纪录电影在叙事方面和影像语言方面的表现领域,呈现出有别于传统纪录电影的审美特性:游戏化的叙事策略。与一般意义上的动画电影相比,动画纪录电影中的动画是为记录的人物、事件服务的,它是对真实的、客观的人物和事件进行最大程度的还原,而不是像一般意义上的动画电影那样,对人物和事件进行虚构,用夸张的人物形象、经过修辞的语言对话来体现创作者精巧的构思和丰富的想象力。动画纪录电影中的动画不是对虚构的人物和事件进行想象性的表现,而是对已经发生过的真实的事件或实际存在的人物进行本真性的还原。
动画纪录电影中的这种游戏化、娱乐化审美情趣的出现是与整个时代的发展趋势息息相关的。在传统的纸媒体时代或更遥远的农耕文明时代,人们倾向于追求一种超越时代、超越个人情感的永恒真理。而到了新媒体时代,人们不再追求永恒与博大精深,不再追求宏大的历史叙事,而是转向了语言的狂欢、游戏化的叙事、娱乐化的审美。动画纪录电影不断与各种影像技术进行跨界运用与组合,不断地从各种图像艺术、各种影像艺术中汲取可供借鉴的艺术形式以突破自己的审美局限,“从理论上讲,只要人们有足够的知识或经历,评价是能够做到的。图画要求观画者有审美的反应,图画要求我们诉诸感情,而不是理智。它们要求我们去感觉,而不是思考”。在这样一种审美潮流的影响下,动画纪录电影更加注重电影的娱乐本性,将游戏化的叙事策略与追求人性化的、创造性的审美情趣结合起来,哪怕是谈论非常严肃、非常沉重的一个话题,动画纪录电影也更倾向于用游戏化、娱乐化的方式进行呈现。
在纪录电影《科伦拜恩的保龄》中,导演兼编剧迈克·摩尔创造性地使用了两段别开生面的动画,《科伦拜恩的保龄》谈论的是一个严肃的话题:美国******问题,影片以美国科罗拉多州的科伦拜恩高中发生的一起枪击事件为线索,讲述了美国校园暴力的严重性以及对美国普通人所造成的心理恐慌。在这一起恐怖事件中,科伦拜恩高中的两名学生埃里克·哈里斯和杜兰·克莱伯德在学校的图书馆里进行射杀,12名学生和一名教师在这次枪击事件中丧命。这原本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而导演迈克·摩尔则用有趣的动画场面解构了这一沉重的话题。影片在讨论美国民众是否该拥有******、美国社会是否该实行******管制的时候,导演迈克·摩尔使用了这样一段动画,并配上自己写的一段别开生面的解说词:“这儿是美国短短的历史,从前在欧洲有一个民族叫清教徒,他们害怕被人迫害,于是登上了船去往没有恐怖的新世界,但迎接他们的却是野蛮人,他们用枪打死了野蛮人,以为可以安定下来,但是他们相互猜忌、相互怀疑,巫婆!巫婆!他们把巫婆通通烧死,1775年开始他们把英国人赶跑了,但是还是觉得不安全,于是出台了第二修正案,赋予了每个白人有保留******的权利。我爱我的******!他们去非洲抓来黑人当奴隶,但白人更害怕了,因为美国南方的黑人比白人还多,奴隶们要革命了,黑大人!黑爹爹!请不要杀我1 1836年美国人发明了不用重复装******的******,欧耶!欧耶!白人欣喜若狂,但北方赢得了南北战争,奴隶们自由了,可以任意砍白人的头了。于是白人成立了三K党和国家******所有者协会,一个负责搞******,一个搞私刑处死黑人,直到一位黑人妇女拒绝坐到公共汽车的后面去,白人简直不敢相信,她想干什么白人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惧,到处有黑人要求他们的权利,白人喊着:还是逃走吧!还是逃走吧!然后跑到郊区,买上两亿五千万件武器。”
这一段动画中,迈克·摩尔用一种口语化与主观化的方式叙述解说词,配以诙谐、幽默、夸张的动画画面,镜头不再像传统纪录片那样呈现出冷静、客观的风格,而是如同事件亲历者的眼睛所看到的那样,直观、生动、形象。迈克-摩尔制作这段动画的时候使用了快速的蒙太奇剪接,远景动画画面、中景动画画面与特写动画画面交错使用,移动的动画画面和场面调度的巧妙结合,以一种游戏化、娱乐化的方式讽刺了美国政客道貌岸然的虚伪本质。迈克·摩尔通过这段动画告诉我们: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美国社会所孕育的暴力*********件是如此之严重,狂热的持枪者拥有******的背后动机竟是如此卑鄙、懦弱与肮脏,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猜忌与怀疑已经深入美国人的骨髓,以至于美国的民众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妄想症。观众在生动的、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动画画面的引导下,与导演一起探寻美国校园枪击事件的根源与真相,这种在观影过程中动画元素所带来的身临其境的参与感、新奇感、体验感以及自我发现过程,是一般纪录电影难以企及、无法比拟的。作为动画电影的一种语言,具有景深镜头特质的动画画面可以较为完整地体现动画人物的动作,再现现实事件的自然发展历程,客观公正地展示空间的全貌和事件与事件之间的联系。
与早期的动画纪录电影相比,当今的动画纪录电影中的这种游戏化、娱乐化的审美特质随着动画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变得愈来愈强烈,愈来愈为世人所瞩目。在动画纪录电影《与巴什尔跳华尔兹》中,这种游戏化、娱乐化的审美倾向可以说达到了一种极致。这部表现以色列士兵参与贝鲁特难民营大屠杀的纪录电影,由于所有的屠杀事件都发生在二十年前,所以导演阿里·福尔曼别出心裁地用动画元素还原了自己在19岁的时候参与这一真实历史事件,影片从头至尾都运用动画的元素,而真实的记录影像只是在影片结尾的时候出现了大约50秒左右。
《与巴什尔跳华尔兹》有一段******而恐怖的战争场面:士兵们的身体在炸弹声中瞬间变成碎片,逃亡的士兵被******一一击中,鲜血从身体中喷涌而出。而导演在展示这一惨烈的战争场面的时候,使用了表现主义风格的动画画面和摇滚音乐,呈现出一种游戏化、娱乐化的审美倾向:“我今天轰炸了塞伊达,在晨曦中迎着朝霞,我差点坐着棺材回家,我今天轰炸了塞伊达。我今天轰炸了贝鲁特,我天天都轰炸贝鲁特,如果我离死亡不远了,我要说,我天天都轰炸贝鲁特,扳动扳机的时候,我们将陌生人送进监狱,当然我们在大路上会伤及无辜,如果我离死亡不远了,我要说,我天天都轰炸贝鲁特。”
导演用夸张、变形的动画画面构建了一个变态的影像世界:三架直升机在布满黄沙的天空中盘旋,四名以色列士兵站在贝鲁特郊外的荒原上,他们的剪影如同魔鬼撒旦一样阴森而可怕;一辆汽车从天边飞驰而来,汽车上的机******将四名中的一名士兵打得粉身碎骨;一辆汽车开过贝鲁特繁华的街区,汽车上的机******将路边聊天的一群以色列士兵打死.一群以色列士兵躲在远处的高岗上,向远处的汽车和建筑物发射火箭炮,瞬间汽车以及附近的居民楼变成一片燃烧的火海;从美国进口的最先进的幻影轰炸机像魔鬼一样在布满黄沙的天空中盘旋,漂亮的机身灵巧地穿梭在云层里,飞机里的士兵用高科技的手段定位地面的目标,随时准备扔下一个威力极强的炸弹。在这里,富有幻想色彩的摇滚音乐、倾斜的动画角度、弯曲的动画线条、夸张到不合比例的动画构图以及产生强烈对比的明暗光线等,为我们构建了一个非理性的、表现主义风格的现实世界,呈现出强烈的游戏化、娱乐化的审美倾向。
三、对传统纪录电影叙事空间的开拓
与传统的纪录电影相比,动画纪录电影更加注重电影的叙事,精心设计的故事结构、精美的画面构图以及在剪辑过程中体现故事的趣味性、悬疑性,都是对传统纪录电影的一次超越。“电影是一种想象的(即虚构)技术;而且,电影能指本身就是想象的。也就是说,电影是表现想象的手段,同时,这种手段本身就是想象的。”从20世纪70年******始,淡化和消除虚构与非虚构电影之间的界限成为电影创作的一种时尚的潮流,强调纪实的非虚构电影愈来愈注重电影叙事,愈来愈注重故事情节的曲折性以及悬念的制造。
在纪录电影的发展史上,1987年美国的《细细的蓝线》是一部划时代的纪录电影,在这部引起广泛争议、打破了对纪录电影固有的界定、拓展了传统纪录电影的外延和内涵的影片中,一种多角度、多视点的先锋叙事开始确立,在导演莫里斯的创新性的实践中,这种纪录片的先锋叙事取得了合法性的地位,也为以后的动画元素进入纪录电影领域并取得合法性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纪录电影《细细的蓝线》讲述了一桩“罗生门”式的真实的谋杀案,流浪汉亚当斯被指控谋杀******伍德并被判死刑,后改为终身******。而指证他的是一位只有16岁、满脸稚气的阳光少年哈里斯。哈里斯天真无邪、乖巧可爱的外表欺骗了******的判断力。几年后,哈里斯闯入一对情侣家中实施抢劫,他开枪打死了男孩并绑架了女孩,被******抓获后判处死刑。恰逢导演莫里斯在调查“******伍德谋杀案”并准备将它拍摄成一部纪录电影,哈里斯在给导演的一段电话录音中坦陈了自己对流浪汉亚当斯的诬陷,并暗示自己才是杀害******伍德的真正凶手。这时候我们才知道,这个外表俊秀、笑容甜美的年轻人原来是一位心理极度阴暗、手段极其残忍的杀人魔。
导演莫里斯在重塑******伍德被谋杀的现场的时候,采用了与传统纪录电影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他打破了虚构电影与非虚构电影之间的界限,将一种表现主义风格的先锋叙事引入到这部纪录电影中:******伍德被近距离******击中后,手中的手电筒以一种延时的、诡异的速度掉在地上摔得粉碎;一只装满巧克力冰淇淋的咖啡纸杯缓缓地在空中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形成一幅梦幻般的、超现实主义的画面;挂在墙上的时钟的钟摆有节奏地左右摇摆,滴答、滴答、滴答的钟摆声暗示着事件的不可预知性与不详结局;电影院的休闲大厅里人来人往,爆米花在透明的玻璃缸里慢慢膨胀成一朵朵妖冶而性感的莲花花瓣形状。
如同好莱坞大片制造出来的诡异的谋杀现场,精美的画面、构图,以及希区柯克式的“悬念”的制造,“罗生门”式的故事结局等,都是对传统纪录电影的叙事手段的一次彻底的反叛与革新。《细细的蓝线》等新纪录电影的“颠覆叙事”为动画纪录电影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蓝本,毫无夸张地说,如果没有《细细的蓝线》等新纪录电影对“直接电影”“真实电影”所确立的纪录电影领域的越界与革命,就没有动画电影在传统纪录电影领域的跨界与创新。这些动画纪录电影的导演,如同他们具有创新意识的前辈一样,大胆地进行艺术上的革新,将动画元素引入纪录片领域,在一次次的争议声中它们拥有了话语权并确立了合法地位。
这种另类的“先锋叙事”在动画纪录电影《与巴 什尔跳华尔兹》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作为一部心理纪录电影,导演阿里·福尔曼探讨了人的生存的悲剧,他直面鲜血淋漓的现实,讲述了九个以色列士兵的精神创伤,他们作为这场战争的参与者与亲历者,始终无法忘记这段二十年前改变他们每个人命运的战争经历。存在主义哲学家叔本华曾经说过:“悲剧的本质也就是展现人的存在的一种方式。”导演阿里·福尔曼从“个体记忆”这个独特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不同的战争的亲历者的采访,一段存封于记忆深处的往事被重新挖掘,个体生命的消失与潜伏在灵魂深处的流血伤痕,还原了藏在层层迷雾后的真相与事实。可以说,《与巴什尔跳华尔兹》是导演阿里·福尔曼的一段心灵忏悔之旅。超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运用,现实与梦境的相互交融,枪林弹雨的战争场面与乡村音乐,蓝调摇滚,肖邦、巴赫的古典乐章的巧妙切换,等等,将动画纪录电影中的“先锋叙事”推向了******。
《与巴什尔跳华尔兹》-开始就运用了好莱坞电影紧张激烈的追逐场面,希区柯克式的“悬念”设置以及具有“黑*********”表现主义风格的动画。在影片的开始就是26条凶神恶煞的狗在以色列的街道上狂奔,它们要去追杀一个叫博阿兹·瑞恩的以色列士兵。这一段落持续了2分10秒左右,由25个镜头构成。在传统的纪录电影中,历来存在一种轻视电影叙事、忽略叙事技巧的审美倾向,但《与巴什尔跳华尔兹》却将叙事电影中悬念的设置、碎片化叙事、情节的倒置等叙事技巧引入到了纪录电影中。26条凶悍的狗眼里闪着绿光,奔跑在以色列的大街小巷,路边咖啡馆的桌椅被掀翻,道路上的汽车纷纷让道,行人捂着眼睛四处躲避,疯狂刺激的背景音乐、快速切换的蒙太奇剪辑,简洁有力的运动镜头,这一场扣人心弦的追逐场面无疑是借鉴了好莱坞电影中的蒙太奇、场面调度等技术手段的;“黑*********以大量的街道背景,表现主义的视觉风格,侦探、犯罪一类的题材和阴暗、悲观、恐惧为特征”,在《与巴什尔跳华尔兹》中,这种“黑*********”的表现主义风格无处不在:阴霾的天空下街灯发出橘黄的光,远处的海洋弥漫着死亡与狂欢并存的宿命感,潮湿阴暗的街道,独自徘徊、带着心灵创伤的以色列士兵……这种渗透着悲观、厌世、虚无主义情绪的动画画面具有强烈的“黑*********”的风格;26条狗为何要追杀博阿兹·瑞恩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深仇大恨谜底终于被导演揭示出来:原来这是博阿兹-瑞恩记忆深处挥之不去的一段梦魇,二十年前跟他的同伴一起,在黎巴嫩的一个村子里寻找一群巴勒斯坦人,由于博阿兹·瑞恩没有勇气向人类开枪,于是他负责杀掉这个村子里的狗,他足足杀了26条,每一条狗惨死的情景他都记得清清楚楚。导演用表现主义风格的动画画面形象地表现了博阿兹·瑞恩的心理状况——一段无法治愈的心灵创伤,回忆的场景和心灵的感受以意识流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碎片化的先锋叙事、运动的长镜头与特写镜头交错使用,精美的动画画面行云流水般喷涌而出,揭示出战争的残酷与野蛮,人性的自私与阴暗,战争亲历者心灵的创伤以及寻找一种灵魂救赎的方式。
(罗显勇,重庆大学电影学院副教授,400044)
《艺考生文化课百日学案》是针对包括美术、声乐、乐器、舞蹈、播音主持、编导等多个专业在内的艺术类考生参加高考的文化课百日冲刺专用教材。
《艺考生文化课百日学案》目前支持的购买方式有:
全国包邮: 淘宝网购买、微信购买、拼多多团购
文科全套:淘宝网购买 理科全套:淘宝网购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