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考网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考生服务 > 艺考学术论文


中国音乐:准确把握时代脉搏

编辑整理:YK211 作者/来源: 录入时间:2019-01-23 点击数:

 

2017年中国音乐的各个领域均呈现了不同程度的新气象和新局面,体现出音乐创作者和策划者们对时代脉搏的准确把握与反映,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借鉴和对中国故事写作的自觉。作曲家、演奏家和音乐理论家们,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也必将产生出更多体现高原和高峰的艺术作品,形成良好的音乐生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音乐创作在“深耕”中

关于本年度的音乐创作与演出,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项目是其中的重要一部分。1002项资助项目,包含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共135项,其中歌剧、音乐剧、交响乐、民族管弦乐作品有32项;小型舞台剧(节)目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198项,其中小歌剧2项,器乐曲(重奏曲、独奏曲、室内乐、民乐小合奏) 22项;歌曲合唱类46项;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共181项,其中音乐类18项。

6月19日,国家艺术基金“民族室内乐青年演奏人才培养”项目“炫彩叠韵——民族室内乐音乐会”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上演。音乐会上的十首曲目并非全为近期所做,如谭盾的《双阙》、周龙的《空谷流水》等均是其早期的作品。对于演奏者而言,通过梳理和演奏出历史发展不同阶段的“民族室内乐”作品,不仅是有利于把握这一音乐体裁及演奏风格,而且对于该体裁未来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12月8日,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交响乐《社戏》在浙江音乐学院首演,由浙江交响乐团组织实施,乐团艺术总监、指挥家张艺执棒。《社戏》以交响乐为载体讲述中国故事,以浙江的绍剧、越剧、婺剧三大剧种的戏曲音乐素材为基础,弘扬了浙江的戏曲文化,描绘出有机的社会生活图景和中国文化意象,乐曲大气恢宏、柔美婉约,洋溢着浓郁的地域风情。

本年度的民乐创作还有许多亮点值得一记。此处仅举两例:其一,是5月8日在国家大剧院小剧场上演的、由北京京剧院扶持的“筝戏年华——尚靖雅古筝与京剧音乐会”。该音乐会绝大部分作品是经过尚靖雅在艺术的“深耕”中,逐渐探索、尝试的作品,音乐会体现出青年民乐人在艺术上大胆探索的勇气、对艺术观念的更新、对时代脉搏的把握以及对传统音乐的继承与创新。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观众对京剧和古筝,乃至民族艺术的认知,也会让更多青年人因此喜欢上京剧和古筝艺术。其二,是中央民族乐团经过两年的创作和准备,于7月7日至12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的大型民族器乐剧《玄奘西行》。该剧突破了常规的艺术概念,主要用民族器乐来叙述故事,展示人物内心活动,并加以灯光、舞美、多媒体及台词创造的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契合了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再现了唐代高僧玄奘法师的壮举,更重要的是,他们把用民族器乐讲中国故事的艺术实践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11月20日至26日,第11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的钢琴、声乐(民族、美声)、古筝四个组别的比赛在广州相继开展,并于27日揭晓新一届金钟奖得主。金钟奖素以专业性、权威性、公正性和引导性为核心特点,并且在赛制上,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如今年已不再区分金、银、铜奖,而统一称为“金钟奖获奖者”。从本届开始,金钟奖只保留表演奖一项,且民族器乐比赛每届只赛一项民乐乐器,西乐比赛则是钢琴和小提琴每届轮换,声乐比赛只保留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这些均是金钟奖含金量和品牌美誉度的彰显。

民族歌剧成为焦点话题

11月30日,“2017中国室内歌剧创作推动计划”在中央音乐学院歌剧音乐厅拉开帷幕。由郭文景担任艺术总监,谢纵天的《芈建游宫》、师郭长润的《活着》、赵宇轩的《起死》、夏琦的《都灵之马》、徐海博的《十字路口的三个死囚笼》、付莉的《传说》等6部室内歌剧作品登上舞台,这些室内歌剧作品的剧本涉猎广泛,呈现出多元化的文化态势,既有古代历史故事,又有现代亲情演义;既有对人性态度的描写,又有对尼采哲学的阐释;既有通过黑色童话对社会的批判,又有“齐物论”哲学与现实的悖论。

12月16日,由文化部、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文化部艺术司、江苏省文化厅承办的第三届中国歌剧节在江苏开幕。这是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后举办的一次重要艺术活动,也是歌剧艺术的一次盛会。歌剧节分别在南京、无锡、常州等地举办,上演23台作品丰富、题材多样优秀剧目。既有《马向阳下乡记》《有爱才有家》《呦呦鹿鸣》等现实题材作品,也有《松毛岭之恋》《青春之歌》《长征》等革命题材作品和《木兰》《蔡文姬》《玛纳斯》等历史题材作品;既坚持以中国题材创作为主,也鼓励《白毛女》《小二黑结婚》《江姐》《洪湖赤卫队》等经典民族歌剧作品的重现;既有中国歌剧作品,也有外国歌剧作品。参演艺术家有阎维文、雷佳、王宏伟、刘丹丽、孙砾等。

在本年度中国歌剧发展的讨论中,“民族歌剧”无疑仍然是焦点话题。首先是文化部在总结歌剧《白毛女》首演70周年纪念活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2017年开始实施“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扶持民族歌剧的创作生产、普及推广、人才培养和理论研究,这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探索中国民族歌剧在新时代传承、发展和创新的举措,从国家层面上凸显了民族歌剧的重要性。诸多专家也继续对传承“民族歌剧”的必要性以及如何传承等问题,展开了学术讨论。如黄奇石认为,传承发展中国民族歌剧的意义在于:有利于正确认识中国歌剧的历史、有利于当代歌剧创作者科学地把握歌剧艺术的本质特征、有利于未来中国歌剧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地发展。陈志音则认为,“中国民族歌剧应该首先要让中国观众坐得下来、听得进去。西方技术与民族文化必须两手都硬,不能顾此失彼。 ”在歌剧创作中,应该从早期我国民族歌剧的经典中吸取经验,注重对民族文化和地域音乐特色的运用,应该符合中国人的审美特点。黄定山认为:“我们的民族歌剧还很年轻,我们要学习外国歌剧在音乐上的丰富表现力,但中国歌剧一定要讲中国故事,走进生活、贴近人民才是中国民族歌剧发展的方向。”李吉提以叶小钢歌剧《咏·别》为例,分析其在“对戏曲要素的多方位汲取与发挥”方面所进行的主要探索与新经验,认为中国戏曲对于歌剧创作而言,更适用于表达中华文化和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当下,各个艺术团体都在着力于民族歌剧的创作,如本届歌剧节23台剧目中就有8部是民族歌剧。应该说,大力发展“民族歌剧”,是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重要举措,是合理构建中国歌剧艺术结构的重要举措。

“一带一路”音乐的当代回响

本年度的国际音乐交流事项,主要体现在“一带一路”主题作品的创作上及其他不同主题的对外音乐交流等。中央音乐学院非遗中心于3月30日推出的“丝绸之路的音乐考察研究与创作”科研项目的第二期成果——管弦乐新作品音乐会。贾国平的《风越苍茫》、罗新民的《敦煌两帧》、李滨扬的《空中花园》、郝维亚的《万里行》和向民的《丝韵》,5位作曲家以无限的灵感,描绘出“丝绸之路”音乐的当代回响。该音乐会同时纳入了中国国家交响乐团《龙声华韵》系列项目。8月22日,由方岽清创作的大型交响情景音乐会《大国丝路》亮相澳门,该曲以古筝为主角,同时集合了中国民族器乐、大型西洋交响乐、唯美苍劲的舞者、璀璨夺目的声光电和绚丽多彩的舞美设计于一体,用十大精彩纷呈的乐章来展现中华民族古今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歌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举。

“一带一路”为主题的音乐系列活动有: 3月25日,首届“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在广东深圳音乐厅开幕;3月25日、26日,中国音乐学院紫禁城室内乐团“四面来风”——音乐国际对话与合作音乐会分别在美国波士顿、洛杉矶上演。5月5日至7日,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召开“一带一路”音乐教育联盟成立大会暨音乐学术研讨与展演活动。8月5日,第二届哈尔滨中俄文化艺术交流周开幕演出暨“中俄艺术家大联欢”活动在哈尔滨大剧院开幕。11月25日至28日,由中央音乐学院主办,音乐学系承办的世界音乐周2017——“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音乐国际研讨会暨青少年世界音乐教育交流展示活动举办。整体来看,中国在国际音乐交流上的创作与系列活动,无论是从主题思想、组织规模,还是曲(节)目设置和演出成效上,均体现出中国作为“丝绸之路”上核心国家及“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国的大国气象以及中国音乐家的艺术才华。

2017年中国音乐的各个领域均呈现了不同程度的新气象和新局面,体现出音乐创作者和策划者们对时代脉搏的准确把握与反映,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借鉴和对中国故事写作的自觉。作曲家、演奏家和音乐理论家们,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也必将产生出更多体现高原和高峰的艺术作品,形成良好的音乐生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音乐创作在“深耕”中

关于本年度的音乐创作与演出,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项目是其中的重要一部分。1002项资助项目,包含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共135项,其中歌剧、音乐剧、交响乐、民族管弦乐作品有32项;小型舞台剧(节)目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198项,其中小歌剧2项,器乐曲(重奏曲、独奏曲、室内乐、民乐小合奏) 22项;歌曲合唱类46项;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共181项,其中音乐类18项。

6月19日,国家艺术基金“民族室内乐青年演奏人才培养”项目“炫彩叠韵——民族室内乐音乐会”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上演。音乐会上的十首曲目并非全为近期所做,如谭盾的《双阙》、周龙的《空谷流水》等均是其早期的作品。对于演奏者而言,通过梳理和演奏出历史发展不同阶段的“民族室内乐”作品,不仅是有利于把握这一音乐体裁及演奏风格,而且对于该体裁未来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12月8日,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交响乐《社戏》在浙江音乐学院首演,由浙江交响乐团组织实施,乐团艺术总监、指挥家张艺执棒。《社戏》以交响乐为载体讲述中国故事,以浙江的绍剧、越剧、婺剧三大剧种的戏曲音乐素材为基础,弘扬了浙江的戏曲文化,描绘出有机的社会生活图景和中国文化意象,乐曲大气恢宏、柔美婉约,洋溢着浓郁的地域风情。

本年度的民乐创作还有许多亮点值得一记。此处仅举两例:其一,是5月8日在国家大剧院小剧场上演的、由北京京剧院扶持的“筝戏年华——尚靖雅古筝与京剧音乐会”。该音乐会绝大部分作品是经过尚靖雅在艺术的“深耕”中,逐渐探索、尝试的作品,音乐会体现出青年民乐人在艺术上大胆探索的勇气、对艺术观念的更新、对时代脉搏的把握以及对传统音乐的继承与创新。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观众对京剧和古筝,乃至民族艺术的认知,也会让更多青年人因此喜欢上京剧和古筝艺术。其二,是中央民族乐团经过两年的创作和准备,于7月7日至12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的大型民族器乐剧《玄奘西行》。该剧突破了常规的艺术概念,主要用民族器乐来叙述故事,展示人物内心活动,并加以灯光、舞美、多媒体及台词创造的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契合了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再现了唐代高僧玄奘法师的壮举,更重要的是,他们把用民族器乐讲中国故事的艺术实践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11月20日至26日,第11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的钢琴、声乐(民族、美声)、古筝四个组别的比赛在广州相继开展,并于27日揭晓新一届金钟奖得主。金钟奖素以专业性、权威性、公正性和引导性为核心特点,并且在赛制上,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如今年已不再区分金、银、铜奖,而统一称为“金钟奖获奖者”。从本届开始,金钟奖只保留表演奖一项,且民族器乐比赛每届只赛一项民乐乐器,西乐比赛则是钢琴和小提琴每届轮换,声乐比赛只保留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这些均是金钟奖含金量和品牌美誉度的彰显。

民族歌剧成为焦点话题

11月30日,“2017中国室内歌剧创作推动计划”在中央音乐学院歌剧音乐厅拉开帷幕。由郭文景担任艺术总监,谢纵天的《芈建游宫》、师郭长润的《活着》、赵宇轩的《起死》、夏琦的《都灵之马》、徐海博的《十字路口的三个死囚笼》、付莉的《传说》等6部室内歌剧作品登上舞台,这些室内歌剧作品的剧本涉猎广泛,呈现出多元化的文化态势,既有古代历史故事,又有现代亲情演义;既有对人性态度的描写,又有对尼采哲学的阐释;既有通过黑色童话对社会的批判,又有“齐物论”哲学与现实的悖论。

12月16日,由文化部、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文化部艺术司、江苏省文化厅承办的第三届中国歌剧节在江苏开幕。这是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后举办的一次重要艺术活动,也是歌剧艺术的一次盛会。歌剧节分别在南京、无锡、常州等地举办,上演23台作品丰富、题材多样优秀剧目。既有《马向阳下乡记》《有爱才有家》《呦呦鹿鸣》等现实题材作品,也有《松毛岭之恋》《青春之歌》《长征》等革命题材作品和《木兰》《蔡文姬》《玛纳斯》等历史题材作品;既坚持以中国题材创作为主,也鼓励《白毛女》《小二黑结婚》《江姐》《洪湖赤卫队》等经典民族歌剧作品的重现;既有中国歌剧作品,也有外国歌剧作品。参演艺术家有阎维文、雷佳、王宏伟、刘丹丽、孙砾等。

在本年度中国歌剧发展的讨论中,“民族歌剧”无疑仍然是焦点话题。首先是文化部在总结歌剧《白毛女》首演70周年纪念活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2017年开始实施“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扶持民族歌剧的创作生产、普及推广、人才培养和理论研究,这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探索中国民族歌剧在新时代传承、发展和创新的举措,从国家层面上凸显了民族歌剧的重要性。诸多专家也继续对传承“民族歌剧”的必要性以及如何传承等问题,展开了学术讨论。如黄奇石认为,传承发展中国民族歌剧的意义在于:有利于正确认识中国歌剧的历史、有利于当代歌剧创作者科学地把握歌剧艺术的本质特征、有利于未来中国歌剧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地发展。陈志音则认为,“中国民族歌剧应该首先要让中国观众坐得下来、听得进去。西方技术与民族文化必须两手都硬,不能顾此失彼。 ”在歌剧创作中,应该从早期我国民族歌剧的经典中吸取经验,注重对民族文化和地域音乐特色的运用,应该符合中国人的审美特点。黄定山认为:“我们的民族歌剧还很年轻,我们要学习外国歌剧在音乐上的丰富表现力,但中国歌剧一定要讲中国故事,走进生活、贴近人民才是中国民族歌剧发展的方向。”李吉提以叶小钢歌剧《咏·别》为例,分析其在“对戏曲要素的多方位汲取与发挥”方面所进行的主要探索与新经验,认为中国戏曲对于歌剧创作而言,更适用于表达中华文化和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当下,各个艺术团体都在着力于民族歌剧的创作,如本届歌剧节23台剧目中就有8部是民族歌剧。应该说,大力发展“民族歌剧”,是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重要举措,是合理构建中国歌剧艺术结构的重要举措。

“一带一路”音乐的当代回响

本年度的国际音乐交流事项,主要体现在“一带一路”主题作品的创作上及其他不同主题的对外音乐交流等。中央音乐学院非遗中心于3月30日推出的“丝绸之路的音乐考察研究与创作”科研项目的第二期成果——管弦乐新作品音乐会。贾国平的《风越苍茫》、罗新民的《敦煌两帧》、李滨扬的《空中花园》、郝维亚的《万里行》和向民的《丝韵》,5位作曲家以无限的灵感,描绘出“丝绸之路”音乐的当代回响。该音乐会同时纳入了中国国家交响乐团《龙声华韵》系列项目。8月22日,由方岽清创作的大型交响情景音乐会《大国丝路》亮相澳门,该曲以古筝为主角,同时集合了中国民族器乐、大型西洋交响乐、唯美苍劲的舞者、璀璨夺目的声光电和绚丽多彩的舞美设计于一体,用十大精彩纷呈的乐章来展现中华民族古今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歌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举。

“一带一路”为主题的音乐系列活动有: 3月25日,首届“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在广东深圳音乐厅开幕;3月25日、26日,中国音乐学院紫禁城室内乐团“四面来风”——音乐国际对话与合作音乐会分别在美国波士顿、洛杉矶上演。5月5日至7日,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召开“一带一路”音乐教育联盟成立大会暨音乐学术研讨与展演活动。8月5日,第二届哈尔滨中俄文化艺术交流周开幕演出暨“中俄艺术家大联欢”活动在哈尔滨大剧院开幕。11月25日至28日,由中央音乐学院主办,音乐学系承办的世界音乐周2017——“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音乐国际研讨会暨青少年世界音乐教育交流展示活动举办。整体来看,中国在国际音乐交流上的创作与系列活动,无论是从主题思想、组织规模,还是曲(节)目设置和演出成效上,均体现出中国作为“丝绸之路”上核心国家及“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国的大国气象以及中国音乐家的艺术才华。

2017年中国音乐的各个领域均呈现了不同程度的新气象和新局面,体现出音乐创作者和策划者们对时代脉搏的准确把握与反映,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借鉴和对中国故事写作的自觉。作曲家、演奏家和音乐理论家们,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也必将产生出更多体现高原和高峰的艺术作品,形成良好的音乐生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音乐创作在“深耕”中

关于本年度的音乐创作与演出,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项目是其中的重要一部分。1002项资助项目,包含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共135项,其中歌剧、音乐剧、交响乐、民族管弦乐作品有32项;小型舞台剧(节)目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198项,其中小歌剧2项,器乐曲(重奏曲、独奏曲、室内乐、民乐小合奏) 22项;歌曲合唱类46项;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共181项,其中音乐类18项。

6月19日,国家艺术基金“民族室内乐青年演奏人才培养”项目“炫彩叠韵——民族室内乐音乐会”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上演。音乐会上的十首曲目并非全为近期所做,如谭盾的《双阙》、周龙的《空谷流水》等均是其早期的作品。对于演奏者而言,通过梳理和演奏出历史发展不同阶段的“民族室内乐”作品,不仅是有利于把握这一音乐体裁及演奏风格,而且对于该体裁未来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12月8日,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交响乐《社戏》在浙江音乐学院首演,由浙江交响乐团组织实施,乐团艺术总监、指挥家张艺执棒。《社戏》以交响乐为载体讲述中国故事,以浙江的绍剧、越剧、婺剧三大剧种的戏曲音乐素材为基础,弘扬了浙江的戏曲文化,描绘出有机的社会生活图景和中国文化意象,乐曲大气恢宏、柔美婉约,洋溢着浓郁的地域风情。

本年度的民乐创作还有许多亮点值得一记。此处仅举两例:其一,是5月8日在国家大剧院小剧场上演的、由北京京剧院扶持的“筝戏年华——尚靖雅古筝与京剧音乐会”。该音乐会绝大部分作品是经过尚靖雅在艺术的“深耕”中,逐渐探索、尝试的作品,音乐会体现出青年民乐人在艺术上大胆探索的勇气、对艺术观念的更新、对时代脉搏的把握以及对传统音乐的继承与创新。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观众对京剧和古筝,乃至民族艺术的认知,也会让更多青年人因此喜欢上京剧和古筝艺术。其二,是中央民族乐团经过两年的创作和准备,于7月7日至12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的大型民族器乐剧《玄奘西行》。该剧突破了常规的艺术概念,主要用民族器乐来叙述故事,展示人物内心活动,并加以灯光、舞美、多媒体及台词创造的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契合了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再现了唐代高僧玄奘法师的壮举,更重要的是,他们把用民族器乐讲中国故事的艺术实践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11月20日至26日,第11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的钢琴、声乐(民族、美声)、古筝四个组别的比赛在广州相继开展,并于27日揭晓新一届金钟奖得主。金钟奖素以专业性、权威性、公正性和引导性为核心特点,并且在赛制上,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如今年已不再区分金、银、铜奖,而统一称为“金钟奖获奖者”。从本届开始,金钟奖只保留表演奖一项,且民族器乐比赛每届只赛一项民乐乐器,西乐比赛则是钢琴和小提琴每届轮换,声乐比赛只保留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这些均是金钟奖含金量和品牌美誉度的彰显。

民族歌剧成为焦点话题

11月30日,“2017中国室内歌剧创作推动计划”在中央音乐学院歌剧音乐厅拉开帷幕。由郭文景担任艺术总监,谢纵天的《芈建游宫》、师郭长润的《活着》、赵宇轩的《起死》、夏琦的《都灵之马》、徐海博的《十字路口的三个死囚笼》、付莉的《传说》等6部室内歌剧作品登上舞台,这些室内歌剧作品的剧本涉猎广泛,呈现出多元化的文化态势,既有古代历史故事,又有现代亲情演义;既有对人性态度的描写,又有对尼采哲学的阐释;既有通过黑色童话对社会的批判,又有“齐物论”哲学与现实的悖论。

12月16日,由文化部、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文化部艺术司、江苏省文化厅承办的第三届中国歌剧节在江苏开幕。这是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后举办的一次重要艺术活动,也是歌剧艺术的一次盛会。歌剧节分别在南京、无锡、常州等地举办,上演23台作品丰富、题材多样优秀剧目。既有《马向阳下乡记》《有爱才有家》《呦呦鹿鸣》等现实题材作品,也有《松毛岭之恋》《青春之歌》《长征》等革命题材作品和《木兰》《蔡文姬》《玛纳斯》等历史题材作品;既坚持以中国题材创作为主,也鼓励《白毛女》《小二黑结婚》《江姐》《洪湖赤卫队》等经典民族歌剧作品的重现;既有中国歌剧作品,也有外国歌剧作品。参演艺术家有阎维文、雷佳、王宏伟、刘丹丽、孙砾等。

在本年度中国歌剧发展的讨论中,“民族歌剧”无疑仍然是焦点话题。首先是文化部在总结歌剧《白毛女》首演70周年纪念活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2017年开始实施“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扶持民族歌剧的创作生产、普及推广、人才培养和理论研究,这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探索中国民族歌剧在新时代传承、发展和创新的举措,从国家层面上凸显了民族歌剧的重要性。诸多专家也继续对传承“民族歌剧”的必要性以及如何传承等问题,展开了学术讨论。如黄奇石认为,传承发展中国民族歌剧的意义在于:有利于正确认识中国歌剧的历史、有利于当代歌剧创作者科学地把握歌剧艺术的本质特征、有利于未来中国歌剧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地发展。陈志音则认为,“中国民族歌剧应该首先要让中国观众坐得下来、听得进去。西方技术与民族文化必须两手都硬,不能顾此失彼。 ”在歌剧创作中,应该从早期我国民族歌剧的经典中吸取经验,注重对民族文化和地域音乐特色的运用,应该符合中国人的审美特点。黄定山认为:“我们的民族歌剧还很年轻,我们要学习外国歌剧在音乐上的丰富表现力,但中国歌剧一定要讲中国故事,走进生活、贴近人民才是中国民族歌剧发展的方向。”李吉提以叶小钢歌剧《咏·别》为例,分析其在“对戏曲要素的多方位汲取与发挥”方面所进行的主要探索与新经验,认为中国戏曲对于歌剧创作而言,更适用于表达中华文化和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当下,各个艺术团体都在着力于民族歌剧的创作,如本届歌剧节23台剧目中就有8部是民族歌剧。应该说,大力发展“民族歌剧”,是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重要举措,是合理构建中国歌剧艺术结构的重要举措。

“一带一路”音乐的当代回响

本年度的国际音乐交流事项,主要体现在“一带一路”主题作品的创作上及其他不同主题的对外音乐交流等。中央音乐学院非遗中心于3月30日推出的“丝绸之路的音乐考察研究与创作”科研项目的第二期成果——管弦乐新作品音乐会。贾国平的《风越苍茫》、罗新民的《敦煌两帧》、李滨扬的《空中花园》、郝维亚的《万里行》和向民的《丝韵》,5位作曲家以无限的灵感,描绘出“丝绸之路”音乐的当代回响。该音乐会同时纳入了中国国家交响乐团《龙声华韵》系列项目。8月22日,由方岽清创作的大型交响情景音乐会《大国丝路》亮相澳门,该曲以古筝为主角,同时集合了中国民族器乐、大型西洋交响乐、唯美苍劲的舞者、璀璨夺目的声光电和绚丽多彩的舞美设计于一体,用十大精彩纷呈的乐章来展现中华民族古今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歌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举。

“一带一路”为主题的音乐系列活动有: 3月25日,首届“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在广东深圳音乐厅开幕;3月25日、26日,中国音乐学院紫禁城室内乐团“四面来风”——音乐国际对话与合作音乐会分别在美国波士顿、洛杉矶上演。5月5日至7日,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召开“一带一路”音乐教育联盟成立大会暨音乐学术研讨与展演活动。8月5日,第二届哈尔滨中俄文化艺术交流周开幕演出暨“中俄艺术家大联欢”活动在哈尔滨大剧院开幕。11月25日至28日,由中央音乐学院主办,音乐学系承办的世界音乐周2017——“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音乐国际研讨会暨青少年世界音乐教育交流展示活动举办。整体来看,中国在国际音乐交流上的创作与系列活动,无论是从主题思想、组织规模,还是曲(节)目设置和演出成效上,均体现出中国作为“丝绸之路”上核心国家及“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国的大国气象以及中国音乐家的艺术才华。

2017年中国音乐的各个领域均呈现了不同程度的新气象和新局面,体现出音乐创作者和策划者们对时代脉搏的准确把握与反映,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借鉴和对中国故事写作的自觉。作曲家、演奏家和音乐理论家们,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也必将产生出更多体现高原和高峰的艺术作品,形成良好的音乐生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音乐创作在“深耕”中

关于本年度的音乐创作与演出,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项目是其中的重要一部分。1002项资助项目,包含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共135项,其中歌剧、音乐剧、交响乐、民族管弦乐作品有32项;小型舞台剧(节)目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198项,其中小歌剧2项,器乐曲(重奏曲、独奏曲、室内乐、民乐小合奏) 22项;歌曲合唱类46项;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共181项,其中音乐类18项。

6月19日,国家艺术基金“民族室内乐青年演奏人才培养”项目“炫彩叠韵——民族室内乐音乐会”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上演。音乐会上的十首曲目并非全为近期所做,如谭盾的《双阙》、周龙的《空谷流水》等均是其早期的作品。对于演奏者而言,通过梳理和演奏出历史发展不同阶段的“民族室内乐”作品,不仅是有利于把握这一音乐体裁及演奏风格,而且对于该体裁未来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12月8日,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交响乐《社戏》在浙江音乐学院首演,由浙江交响乐团组织实施,乐团艺术总监、指挥家张艺执棒。《社戏》以交响乐为载体讲述中国故事,以浙江的绍剧、越剧、婺剧三大剧种的戏曲音乐素材为基础,弘扬了浙江的戏曲文化,描绘出有机的社会生活图景和中国文化意象,乐曲大气恢宏、柔美婉约,洋溢着浓郁的地域风情。

本年度的民乐创作还有许多亮点值得一记。此处仅举两例:其一,是5月8日在国家大剧院小剧场上演的、由北京京剧院扶持的“筝戏年华——尚靖雅古筝与京剧音乐会”。该音乐会绝大部分作品是经过尚靖雅在艺术的“深耕”中,逐渐探索、尝试的作品,音乐会体现出青年民乐人在艺术上大胆探索的勇气、对艺术观念的更新、对时代脉搏的把握以及对传统音乐的继承与创新。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观众对京剧和古筝,乃至民族艺术的认知,也会让更多青年人因此喜欢上京剧和古筝艺术。其二,是中央民族乐团经过两年的创作和准备,于7月7日至12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的大型民族器乐剧《玄奘西行》。该剧突破了常规的艺术概念,主要用民族器乐来叙述故事,展示人物内心活动,并加以灯光、舞美、多媒体及台词创造的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契合了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再现了唐代高僧玄奘法师的壮举,更重要的是,他们把用民族器乐讲中国故事的艺术实践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11月20日至26日,第11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的钢琴、声乐(民族、美声)、古筝四个组别的比赛在广州相继开展,并于27日揭晓新一届金钟奖得主。金钟奖素以专业性、权威性、公正性和引导性为核心特点,并且在赛制上,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如今年已不再区分金、银、铜奖,而统一称为“金钟奖获奖者”。从本届开始,金钟奖只保留表演奖一项,且民族器乐比赛每届只赛一项民乐乐器,西乐比赛则是钢琴和小提琴每届轮换,声乐比赛只保留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这些均是金钟奖含金量和品牌美誉度的彰显。

民族歌剧成为焦点话题

11月30日,“2017中国室内歌剧创作推动计划”在中央音乐学院歌剧音乐厅拉开帷幕。由郭文景担任艺术总监,谢纵天的《芈建游宫》、师郭长润的《活着》、赵宇轩的《起死》、夏琦的《都灵之马》、徐海博的《十字路口的三个死囚笼》、付莉的《传说》等6部室内歌剧作品登上舞台,这些室内歌剧作品的剧本涉猎广泛,呈现出多元化的文化态势,既有古代历史故事,又有现代亲情演义;既有对人性态度的描写,又有对尼采哲学的阐释;既有通过黑色童话对社会的批判,又有“齐物论”哲学与现实的悖论。

12月16日,由文化部、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文化部艺术司、江苏省文化厅承办的第三届中国歌剧节在江苏开幕。这是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后举办的一次重要艺术活动,也是歌剧艺术的一次盛会。歌剧节分别在南京、无锡、常州等地举办,上演23台作品丰富、题材多样优秀剧目。既有《马向阳下乡记》《有爱才有家》《呦呦鹿鸣》等现实题材作品,也有《松毛岭之恋》《青春之歌》《长征》等革命题材作品和《木兰》《蔡文姬》《玛纳斯》等历史题材作品;既坚持以中国题材创作为主,也鼓励《白毛女》《小二黑结婚》《江姐》《洪湖赤卫队》等经典民族歌剧作品的重现;既有中国歌剧作品,也有外国歌剧作品。参演艺术家有阎维文、雷佳、王宏伟、刘丹丽、孙砾等。

在本年度中国歌剧发展的讨论中,“民族歌剧”无疑仍然是焦点话题。首先是文化部在总结歌剧《白毛女》首演70周年纪念活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2017年开始实施“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扶持民族歌剧的创作生产、普及推广、人才培养和理论研究,这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探索中国民族歌剧在新时代传承、发展和创新的举措,从国家层面上凸显了民族歌剧的重要性。诸多专家也继续对传承“民族歌剧”的必要性以及如何传承等问题,展开了学术讨论。如黄奇石认为,传承发展中国民族歌剧的意义在于:有利于正确认识中国歌剧的历史、有利于当代歌剧创作者科学地把握歌剧艺术的本质特征、有利于未来中国歌剧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地发展。陈志音则认为,“中国民族歌剧应该首先要让中国观众坐得下来、听得进去。西方技术与民族文化必须两手都硬,不能顾此失彼。 ”在歌剧创作中,应该从早期我国民族歌剧的经典中吸取经验,注重对民族文化和地域音乐特色的运用,应该符合中国人的审美特点。黄定山认为:“我们的民族歌剧还很年轻,我们要学习外国歌剧在音乐上的丰富表现力,但中国歌剧一定要讲中国故事,走进生活、贴近人民才是中国民族歌剧发展的方向。”李吉提以叶小钢歌剧《咏·别》为例,分析其在“对戏曲要素的多方位汲取与发挥”方面所进行的主要探索与新经验,认为中国戏曲对于歌剧创作而言,更适用于表达中华文化和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当下,各个艺术团体都在着力于民族歌剧的创作,如本届歌剧节23台剧目中就有8部是民族歌剧。应该说,大力发展“民族歌剧”,是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重要举措,是合理构建中国歌剧艺术结构的重要举措。

“一带一路”音乐的当代回响

本年度的国际音乐交流事项,主要体现在“一带一路”主题作品的创作上及其他不同主题的对外音乐交流等。中央音乐学院非遗中心于3月30日推出的“丝绸之路的音乐考察研究与创作”科研项目的第二期成果——管弦乐新作品音乐会。贾国平的《风越苍茫》、罗新民的《敦煌两帧》、李滨扬的《空中花园》、郝维亚的《万里行》和向民的《丝韵》,5位作曲家以无限的灵感,描绘出“丝绸之路”音乐的当代回响。该音乐会同时纳入了中国国家交响乐团《龙声华韵》系列项目。8月22日,由方岽清创作的大型交响情景音乐会《大国丝路》亮相澳门,该曲以古筝为主角,同时集合了中国民族器乐、大型西洋交响乐、唯美苍劲的舞者、璀璨夺目的声光电和绚丽多彩的舞美设计于一体,用十大精彩纷呈的乐章来展现中华民族古今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歌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举。

“一带一路”为主题的音乐系列活动有: 3月25日,首届“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在广东深圳音乐厅开幕;3月25日、26日,中国音乐学院紫禁城室内乐团“四面来风”——音乐国际对话与合作音乐会分别在美国波士顿、洛杉矶上演。5月5日至7日,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召开“一带一路”音乐教育联盟成立大会暨音乐学术研讨与展演活动。8月5日,第二届哈尔滨中俄文化艺术交流周开幕演出暨“中俄艺术家大联欢”活动在哈尔滨大剧院开幕。11月25日至28日,由中央音乐学院主办,音乐学系承办的世界音乐周2017——“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音乐国际研讨会暨青少年世界音乐教育交流展示活动举办。整体来看,中国在国际音乐交流上的创作与系列活动,无论是从主题思想、组织规模,还是曲(节)目设置和演出成效上,均体现出中国作为“丝绸之路”上核心国家及“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国的大国气象以及中国音乐家的艺术才华。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周星驰电影中的文化特点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结语)
·下一篇:音乐剧声乐表演艺术本质及美学原则
相关新闻
  • 2025版《艺考生文化课百日冲关》艺术生文化课百日冲刺学案专用辅导教材
  • 2025届艺考生文化课百日冲刺《艺术生文化课考前100天》 100天快速提分秘
  • 2025版《零起点考大学》艺考生文化课百日冲刺专用丛书 用历年真题大数据
  • 2025届中传文史哲题库,文史哲红宝书,文史哲初试真题试卷提分组合
  • 2025届即兴评述宝典最新热点话题经典评论播音主持艺考推荐用书 终结押题
  • 2025版《零起点考大学》艺考生文化课百日冲刺专用教材 一套用高考真题大









  • Y
    K
    2
    1
    1
    .
    C
    O
    M

    艺考头条

    · 美学论文 关于当代中国电影表演的美学
    · 动画纪录电影论文 关于论动画纪录电影
    · 喜剧电影论文 关于当代英国黑色喜剧电
    · 视唱练耳论文 关于视唱练耳中的民族音
    · 民族音乐论文 关于高校音乐教学民族音
    · 民族音乐论文 关于高中民族音乐的教育
    · 简单,真好(深度好文)
    · 音乐剧声乐表演艺术本质及美学原则
    · 中国音乐:准确把握时代脉搏
    · 周星驰电影中的文化特点研究结语与参考
    · 周星驰电影对导演的影响(第三章)
    · 谐谑幽默的世俗喜剧(第二章)
    · 周星驰电影中的民间文化溯源(第一章)
    ·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跨界艺术家
    · 长得漂亮容易录取?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刘恩
    · 最“冷门”的艺术专业
    · 表演艺考中需要展示出真实与个性!
    · 分享音乐艺考全面备考攻略
    · 如何训练节奏与意念
    · 模仿是寻找歌唱感觉的捷径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内容合作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网站建设 |


    艺考头条资讯公众号 中国艺考网(官网)公众号
    Copyright (C)2007-2025 Www.Yk211.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艺考网 - 版权所有
    中国艺考网 投稿邮箱:yk211_com@163.com
    冀公网安备 13058102000357号 冀ICP备18026974号-1
    技术支持:人商网络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