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是位高产的画家,他的作品总计近37000件。
其中油画1885幅,素描7089幅,版画20000幅,平版画6121幅。而他的自画像相对来说少得可怜,一生只画了14幅自画像。
但是当把他人生第一张1896年15岁时候画的自画像和1972年(去世前9个月)90岁时画的 最后一张自画像放在一起对比的时候,
你就会发现.....打死我都猜不到这是同一个人,或者说是同一个物种。
其实这一切早在他20多岁时就已经开始了变化。
对比毕加索15岁和25岁的自画像, 我依旧猜不出来这是一个人。
在15岁毕加索的自画像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年轻帅气的小伙子,打理过的发型和精致的轮廓线抿着嘴角从侧面看向你。
画里的光线、明暗、扎实的素描造型功底和优雅干净的色彩、潇洒的色块笔触都无可挑剔的展现着毕加索的艺术天赋。
同年的作品《姑妈佩帕的肖像画》获得胡安的高度赞赏:“毫无疑问,这绝对是整个西班牙艺术史上最棒的画作之一”。
正如他自己说的,我14岁就画的跟拉斐尔一样好了。
Ten years later
还会有人觉得他帅气吗?
变形的五官搭配着一个小平头,首先我们就能感觉到发型对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
在这幅画里我们已经找不到光线、明暗和精准的造型,取而代之的是概括与抽象画面空间没有了三度空间的效果,没有透视,不再按完美的人体比例。
而在色彩上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幅25岁的自画像是毕加索蓝色晚期的作品。
为什么要用忧郁的蓝色画画呢?毕加索的蓝色时期作品享誉世界。但很少人知道作品背后的真实故事。
这是一个有关自杀绝望的故事,有关寻求救赎的故事。
1881年 我们的毕加索出生在了西班牙,像许多年轻人一样,他有种强烈的离家欲望。
1900年10月那时毕加索才19岁,他决定离开西班牙, 但是旅途中他并不孤单,坐在旁边全程陪同的是他最好的朋友卡罗斯卡萨吉玛斯。
两人一同计划着奔赴了他们的筑梦之地:世界最中心地带--巴黎。
那时的巴黎所有国家汇聚于万国博览会展示新构思、新建筑和新发明。
托马斯爱迪生也在其中拍摄这场盛典,用着自己发明的创造性的摄像机。
我总在想,淹没在人群中某处的是不是就有震惊的毕加索和他的朋友呢?
那时毕加索和卡萨吉玛斯几乎身无分文,但是他们利用巴黎能提供的一切,去观光、社交、尝试几乎所有的药剂,勾搭女孩,也许毕加索大男子主义花花公子的形象就在这时被奠定了。
但这些快乐并不能永远持续。两个年轻艺术家尝试取得成功并不容易。毕加索信念坚定,但卡萨吉玛斯却被挫折击垮,逐渐丧失了理智。
1901年2月17日的晚上,卡萨吉玛斯 在一家酒吧把枪口朝向了自己,瞄准右边的太阳穴扣动板机开枪自杀了。听到好友自杀的消息时,毕加索感到恐惧,他努力接受这一死讯。
因为太孤单凄凉,他的行为开始变得古怪。实际上他是扮演好友的身份,和好友的女朋友同居,搬进好友的公寓。
强制性的,自我摧残性的重温那场悲剧。就如同我们面前的这幅画一样,阴郁,灰暗。
但是,先别着急为毕加索感到难过。我们来看一幅同样是1906年毕加索的另一幅自画像。
又是一个措不及防的画风突变。
同款变形五官和小平头,画面却鲜艳活泼了起来。
原来我们的毕加索越过了忧郁期,邂逅了人生中的第一段爱情,费尔南德·奥利维叶。
沉浸在爱河里的毕加索连画画的颜色都变暖了。这个时期的毕加索,被归结为『玫瑰色时期』。
通过这两幅画我们能发现什么呢?是不是爱情的力量就是好伟大呀!
其实是色彩的重要性,冷暖色调对于人的视觉感官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