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末,广东新高考改革使用“3+1+2”方案的消息引起广大考生家长的讨论,沉寂了一段时间的新高考改革又回到了大家的视线中。虽然,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在第二天就表示“最终的方案还是要等待省教育厅、省考试院发布的官方消息。”但我们都知道,2019年新高考改革不远啦!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关于新高考改革的消息。
全国新高考改革最新进度
根据原来的安排,新高考改革实施进度应该是
2014年第一批:浙江、上海
2017年第二批:北京、天津、海南、山东
2018年第三批:湖北、湖南、重庆、辽宁、河北、江苏、广东、福建、安徽、河南、四川、山西、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江西、贵州、西藏
2019年第四批:宁夏、广西、陕西、云南、甘肃、青海、新疆
2018年有10个省份暂停了改革的脚步
2018年原定开始改革的18个省份中,安徽、河南、四川、山西、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江西、贵州、西藏10个省份都推迟了改革。
2019年会有多少个省份进行改革?
2019原定将有7个省份改革,若加上2018年推迟了的10个省,则可能有17个省份进行高考改革。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省份有可能也会推迟新高考改革。
有可能在2019进行高考改革的17个省份是:安徽、河南、四川、山西、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江西、贵州、西藏、宁夏、广西、陕西、云南、甘肃、青海、新疆。
新高考改革为什么会暂停?
这个问题我们探讨过很多次了,简单来说就是没有做好准备。新高考改革涉及到不分文理、采用3+3的模式、等级赋分、选科走班等内容;在四年试点后面临了偏科、物理遇冷、填报志愿困难、老师不够用、课室不够用、考生不会选等问题。新高考改革,无论对学校、老师、考生、家长来说,都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不尽相同的新高考模式
在浙江、上海的高考改革方案上,各省市做出了部分的改动。
山东方案与上海、浙江的不同点
山东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也分为合格考试和等级考试。但学生所选等级考试科目必须是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成绩达到合格的科目,不合格者不得作为等级考试科目。
在考试时间上,合格考试每学年组织2次,分别安排在每学年上、下学期末。每个普通高中学生在校期间有多次考试机会。
学生在校期间如有未达到合格要求的合格考试科目,允许其在离校两年内继续参加合格考试。
等级考试每年组织1次,时间安排在6月份夏季高考(统一高考)后进行。普通高中学生在校期间只能参加1次选考科目的等级考试。等级考试成绩当年有效。
外语考试听力和笔试将分开考试。其中,听力部分有2次考试机会,安排在高三上学期末进行,取最高原始分计入高考成绩。笔试部分有1次考试机会,仍然安排在6月份国家统一高考期间进行,取原始分计入高考成绩。
海南的高考则变为了4天
考试时间安排也做了具体调整,统一高考安排在每年的6月7日-8日举行,考试科目为语、数、外。等级性考试6门选3门考,这6门分别是政、史、地、理、化、生,计入高考录取总成绩,考试时间安排在高三的6月9-10日进行。
合格性考试(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等7门科目)安排在7月7日、8日两天;不参加高考的学生,语文、数学、外语3科安排在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的4月9日。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3个科目的合格性考试安排在高三下学期4月进行。
广东或进行“3+1+2”方案
这就回到了我们文章开头所说的,3是指语数英,1是指物理或历史必选,2是指在生物、化学、政治、地理中选2科。这样做就把原来“3+3”的20种学科组合,降低到了12种。这无论是对学校还是考生来说,其实压力都要小一点。
为什么“3+3”模式受阻
2018年11月26日,在南京大学举办的“建设教育强国•培养创新人才”2018高校高中教育发展论坛上,教育部考试中心评价处处长韩宁指出当前改革存在的问题。
走班教学会不会凸显教师资源不足?(重新配备整个学校的师资力量,难度太大。这被认为是新高考“改不动”的“第一难”)
考试次数过多会不会加重负担?
分散考试、多次考试、走班教学会不会造成中学教学秩序的混乱?
学生选科比例不合理是否会造成未来国民总体科学素养下降?
当试点扩大以后,省级考试机构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提供专业的服务?
《中学生职业规划教程》编委会副主任、新高考专家田志友则直言:目前采用的“3+3模式”我认为是有问题的。
物理遇冷始料未及,下岗的是物理老师,忙死的是地理、政治老师。
同时二十种选课组合,老师不够用、教室不够用,选课制无奈变成“套餐制”,另外综合素质评价备受争议......
“3+1+2”会变成改革趋势吗?
3+1+2模式
“3”:语文、数学、英语必考科目
“1”:物理、历史选择一门作为选考科目
“2”:生物、化学、地理、政治中选择两门作为选考科目;
根据“3+1+2”规则,罗列出以下12种排列组合:
语文、数学、外语、物理、生物、化学
语文、数学、外语、物理、生物、地理
语文、数学、外语、物理、生物、政治
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地理
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政治
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地理、政治
语文、数学、外语、历史、生物、化学
语文、数学、外语、历史、生物、地理
语文、数学、外语、历史、生物、政治
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化学、地理
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化学、政治
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政治
也就是说,考生必须从物理和历史中选择一门,但不能同时选择这两门。
从“3+1+2”模式出来后,大家肯定会想“3+3”会被弃用吗?“3+1+2”是否会成为趋势?
从宏观角度看,高考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深远巨大。相比先前的文理两科,现行的“3+3”模式在充分表达学生(或家长意愿)的个性化特长或专长同时,可以更加灵活地适应高校和社会对多样化专业素养和专业人才的需求。然而,由于不同学科存在学习难度和给分差异,一些学生(或家长)挖空心思地理性权衡和机智选择,让理应“受宠”的物理和历史学科备受“冷落”。
正在审议中的“3+1+2”新模式,无疑是对“3+3”模式下的学科选择偏误进行及时调整和行为干预。它在尊重学生个性化专业需求同时,也试图通过顶层设计来规范和引导学生的学科选择行为,意图让学科选择结果能够更加吻合高校招生要求,也更能满足社会人才专业需求。
从“3+1+2”模式来看,可供选择的学科组合减少了,这至少会带来两个方面的影响效应:
一是,所有人的决策选择组合缩减40%,这将有利于减少学生或家长的决策时间和决策成本。它可以让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具有生产性的专业学习或工作上,而不用浪费在不同组合优劣的权衡比较上。这对于学生和社会来说,是利好消息。
二是,原先意图选择所缩减的8种学科组合的学生,将会被分散至另外的12种学科组合中。这会增加12种组合的竞争激烈程度,也会导致高校不同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的再排序。原有高校报考和专业选择信息,将会失去重要的参考借鉴价值。新模式下的第一届考生,将不可避免地面临高考改革后的信息不充分问题,高校和专业报考选择也增加了一些不确定性。高考新模式改革意图利好高校和社会,但是无形中也增加第一届考生的选择风险。
“3+1+2”模式的优点
组合减少困惑减少
第一个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组合减少,选科干扰项减少,学生、家长的困惑度降低。
走班科目大幅降低
由于科目设置的减少,走班的科目自然就降低。
学校更易安排课程
在走班数量人数巨大的情况下,将给学校对学生的课程安排、教室安排、教师安排带来极大困难。
在组合越少的3+1+2,不走班学生人数大幅度降低的情况下,将能更加合理地安排课程、教师和教室。
学生学习更加稳定
在走班越少的情况下,不用走班的情况将见地。这样,在固定的教室和固定的班,学生上课节奏和氛围是相同的,更加有利于学生形成相互交流、竞争的学习氛围。
同时,也尽最大可能免除了学生在上了这门科,又要立即奔向下一个教室的麻烦,减少走班对学生带来的干扰。
降低资源不均影响
众所周知,对于普通高中,师资条件是很难与重点中学相比,通过赋分制,校际间的资源不均衡将导致学在生赋分上的刚性不公平。
3+1+2将物理、历史这两门科目取消赋分制,则可大幅度降低这种资源不均衡带来的不公平;同时,也为这些普通中学开课、组班提供了更好的调配空间。
更加利于人才培养
在3+3赋分制的前提下,物理科目可能缺少竞争优势,基于这一现实,不少学生可能并不一定选择物理。
从浙江上海实践的情况看,物理选科总人数比例也并不高,这与学科辐射范围巨大的物理学科来说,并非好事。那么将物理取消赋分制,将排位赛变为实际分数,则有利于物理学科人才的培养。
而历史科目对于偏文科的学生来说,也是基础性科目。因此,这种基于物理和历史的选科,能更好地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高校选拔要求的学生。
箭在弦上,不得不改!
新高考改革还处于探索的阶段,也存在很多的问题,但改革的脚步却不会停止,甚至会加快!
2017年10月19日,十九大代表、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立起新的高考制度。
2018年11月6日上午,“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系列论坛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回答网友提问中表示“将按照党的十九大决策部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化考试内容、形式和录取等关键环节改革,你放心,只会越改越好,进一步加快建立完善中国特色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落到实处。”
这些其实都表明了,2020年各省市均再无理由推迟新高考改革,高考改革已是必行之举。因此,面临新高考改革的同学们不需要着急,尚未启动或尚未公布新高考改革方案的省份,相信很快就会公布,尤其是广东、福建这些已经宣布启动的省市!
届时,简单高中生也将第一时间给大家传递高考改革最新资讯。
高考改革对什么样的学生最有利?
自律、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
选修课程的自由组合,使得大部分学校必须引入走班制,学生时间会变得相对自由,来自老师的约束和鞭策会变少(类似于大学)。对于习惯了被动学习、只等老师耳提面命才能有点动力的学生来说,这显然是不利的。因此,在高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是首要任务。
善于把握时间,学习效率高的学生
由于很多科目提前高考,教学进度被压缩,学生要在更短的时间内学完高中的课程,因此就要求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效率。
有专长或几门擅长科目的学生
除了语数外,新的高考不强制选择文理,学生在避开不擅长的学科的同时,还可以根据兴趣,选择自己擅长的学科。如果对某些学科有浓厚的兴趣,其实不妨早做准备,在高一甚至初中起就开始自学,阅读大量的书籍,报一些线上或线下的培训班。如果能在这些学科领先同龄人一截,甚至获得一些竞赛名次,那么在高考中会有很明显的优势。有专长的学生也可以冲击高校的自主招生。如果只依靠学校的统一授课,被老师的教学进度赶着走,在高考中是非常被动的。
有比较明确的职业规划的学生
实行6选3以后,高校部分专业对考试科目是有要求的,比如大部分理工科专业要求物理成绩,如果不选考物理,那么就等于和这些专业无缘。因此对于早就想好未来学业和职业规划的学生,会提前准备高中要走的路。而那些高一高二随大流,到临近高考或者考后才去思考大学专业的同学,通常会手足无措。
对于高考改革,大家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讨论! 及家长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