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有一句话说,“幸福不是活在别人眼里,而是在自己心里。”
人最怕的就是时刻给自己制造优越感,依托别人的吹捧,才能找到自己的价值。
然而真正的优秀,来自于端正的作风与高贵的人品,无需刻意炫耀。
01
层次越高,越懂得谦逊。
梁启超先生曾说:“自信与骄傲不同,自信者常沉着冷静,而骄傲者常流于浮夸。”
陶醉于自我优越感,通过他人的吹捧来满足自己的人,路往往越走越窄,最后陷入僵局。
真正的智慧,不是炫耀自己有多聪明,而是低调内敛,将手头的事踏踏实实做好,成功自然不期而至。
一次作家聚会中,有个穿着华丽的青年男子,捧着自己写的几本小说,趾高气昂地走来走去,四处巡视,将自己当成了聚会的焦点。
这时,他看到角落处坐着一位衣着朴素的中年女子,便跑去过去炫耀:“我是弗兰韦尔,写过三十多本小说。”
女子礼貌地点点头,微微一笑。
他不高兴了,想羞辱她,于是大声问道:“请问你又写过多少本小说呢?”
女子回答:“我只写过一部。”
男子顿时露出不屑的神情,鄙夷道:“哦?哪一部?不知有人听说过没。”
女子回答:“《飘》。”
原来,这竟然是世界闻名的作家,男子顿时感到十分尴尬,在众人嘲笑的目光里灰溜溜地转身而去。
有的人一旦达成小小成就,就自以为是,到处强调自己的才能,显得无知可笑,最后洋相百出。
自信未必是锋芒毕露,刻意卖弄自己的优点;远离浮躁,沉稳如山,才有富余的精力调整前进的方向。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层次越高,越懂得保有内心的谦逊与平和。
02
越优秀,越懂得尊重他人。
有一句话说,“越优秀的人,越懂得让别人舒服。”
让别人舒服,并非是态度上的毕恭毕敬,也不是刻意逢迎,而是以真诚之心待人,以平和之心接物。
哪怕对待不如自己的人,也能保持尊重,平等对待。
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有严重的口吃。有次他在坐火车,看到对面和自己年龄相仿的人在看书,于是主动问:“你、你好,你……你也是去苏州的吗?”
年轻人转过脸看顾颉刚,却没有说话,只是微笑着点点头。“出去……出去求学的?”顾颉刚继续问。
年轻人仍然微笑点头,两个人的谈话因为一个人的不配合而有些冷场。
此时,顾颉刚旁边的朋友看不下去了,生气地责问:“你这人怎么回事!他可是北大才子顾颉刚,没看到他和你说话吗!”
年轻人没有理他,只是一直礼貌地微笑,顾颉刚也示意朋友不要因此而与对方争执,大家的注意力也转移到别处。
后来他们快下车的时候,顾颉刚发现手边的果盘下压着一张字条,竟是那人留下的:
兄弟,我叫冯友兰。抱歉,我也有口吃的毛病,越急越说不出话来。之所以没和你说话,是因为不想你误解我在嘲笑你的口吃。
有人说,“尊重是发自内心的平等对待。”
深以为然。
通过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常常流于浅薄,盯着他人的短处讥讽嘲笑,自以为高人一等,实则鼠目寸光。
真正有涵养的人,都懂得尊重他人,将双方放在平等的位置,既不自轻自贱,也不自吹自擂。
相互尊重,是一种豁达从容的人生姿态;是一种不自觉的高贵人格的自然流露;是处在低位不卑不亢,身居高位不骄不躁,所呈现出来一种大气的人生格局。
03
修养的核心,是懂得换位思考。
懂得换位思考的人,才会尊重他人,就算不赞同,起码也能够理解他人的想法。
并不是说大家都应该往同一个方向走,而是不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他人身上。
作家村上春树曾经说过,“自以为是对我来说,是最可怕的东西”,在贬低对方的同时,会让彼此产生隔阂,甚至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
前些时候有位读者说,做了一件错事,感到十分愧疚。
问起原因来,是近前发生的一件事:
前些天,他拿到了公司的项目奖金,于是请父母到一家高级餐厅吃饭。
因为高兴,他自己做主点了七八道菜。最后三个人都吃饱了,还剩下一半。
母亲说要打包回去,可他看着桌上的残羹冷炙,又想到这是一家高级餐厅,便觉得打包是一件丢脸的事,于是对母亲说,“别丢人了,剩下的就不要了。”
“当时母亲的眼神变得很失落”,他苦恼地说,“我不应该说她丢人的。”
很多时候,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都能变成一把锐利的尖刀,扎进人心。
每个人生活的时代不一样,所处的环境就有所差异,对事物的看法也难免不同,甚至相反,正如列夫·托尔斯泰说的:“你不是我,怎知我走过的路,心中的乐与苦”。
有时候遇到无法理解的问题,将双方的位置互相调换,便能迎刃而解。多一分理解,则少一分误会;多一分宽容,则少一分争吵。
真正的尊重,不是经常把这两个字挂在嘴边,而是懂得换位思考。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将心比心,才是最适当的相处方法。
这并非世故,而是涵养。有人说:“缺少谦虚就是缺少见识。”
再优秀的人都是普通人,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所以古语云:“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真正的强大从来不是锋芒毕露,咄咄逼人,而是有实力的同时,内心还保留着充分的尊重与无言的谦逊。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以谦逊之心待人,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上善品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