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11年高考成绩和录取分数线的公布,部分考生家长也开始接到许多莫名的“招生”电话和短信。“你好,我是××大学招生处主任,只要您花点钱就能上我们学校。”“成绩不好不用急,补录指标来救你……”
近日,宜昌警方发布预警,提醒考生和家长加强提防。通过分析近年来一些招生诈骗案,警方发现,家长在孩子成绩没把握或是成绩不理想的情况下,往往比较容易上当,不少家长会轻信托关系、肯花钱就能把孩子送进大学的谣言。骗子常常伪装成“招生工作人员”,“关系户”等,谎称有“内部指标”、“关系网”,然后让家长交付手续费、订金、交流费等实施诈骗。
案例一
花10万就能上重点院校?
市民李先生家住伍家岗区夷陵大道某小区,他的女儿刚参加完今年的高考,考了493分,离今年二本线还差10多分。
6月29日上午,就在为女儿的分数发愁时,李先生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男子打来的电话:“您好,您是考生李**的家长吗?我是武汉**大学驻宜昌招生处主任,您的女儿今年高考分数不是很理想,我们可以一起想点办法!”电话里,该男子称手中有武汉一重点大学的“定向招生”指标,如果李先生的女儿想上这所大学的话,可以面谈。
当天下午,李先生按约定在城区某宾馆和该男子接上了头。见面后,该男子给李先生看了几份印有武汉**大学公章的文书。男子说,他的舅舅是这所大学的副院长,主管今年的招生工作,舅舅手中有一批“定向招生”的指标。男子“暗示”李先生,如果对指标感兴趣,花点钱就可以了。钱不多,只要10万元。
“花10万就能上这所重点大学!”李先生非常怀疑。李先生告诉该男子,说他有一个同学正好在这所大学任教,并掏出电话准备向其询问此事。见此情况,该男子脸色变了变,说:“有些事知道的人多了,就不好办了!”随后,该男子和李先生随便聊了几句,就起身送客。
回到家后,李先生越想越不对劲,再次打电话给该男子,但此时对方的手机已经停机。李先生恍然大悟,他可能遇到了骗子。
案例二
差多少分,补多少钱?
李先生遭遇骗子的同一天,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党委副书记方红萍也接到了一名考生家长打来的“咨询”电话。
“我听人说差多少分,补多少钱就可以上三峡大学,您直接开个价吧!”这名考生家长询问道。电话里,方红萍耐心地向对方解释了学校的相关招生政策,明确表示,学校并不存在给钱就能上学的“捷径”。
方红萍在三峡大学工作了11年,长期负责招生工作。她说,6月25日高考成绩公布后,她的电话就“忙”了起来。其中多是咨询学校的招生政策、录取信息的,也有极个别考生家长,因孩子没考好想“走点门路”。
方红萍说,每年,在高校开展招生工作期间,总有极少部分人在招生中“浑水摸鱼”。她就遇到过有人打着三峡大学的牌子发布虚假的招生信息,校方也曾接到过相关的投诉。
相关分析
4类考生家长容易上当受骗
“每个考生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书读,有好学校上!”宜昌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主任陈勇告诉记者,正是出于这种对孩子前途的考虑,不少考生家长对骗子编造的“用钱可以买分数”、“ 找关系就能进好学校”等说辞,都是抱着宁可信其有,不“敢”信其无的心态,心甘情愿地上了他们的圈套。
具体来说,以下4类考生家长容易上当受骗。
一是希望孩子读名校的家长。这些家长为了让孩子读一所名牌高校,不惜花费重金找“门路”。
二是孩子高考成绩不理想的家长。孩子的高考分数只上了二本线,家长却一心希望孩子上一本院校,因此容易犯糊涂。
三是接受不了孩子落榜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取得一份大学文凭,一些家长宁愿相信所谓的关系花钱上学。
四是对高校招生录取流程不了解的家长。少数家长迷信只要有关系就能上好大学,四处托人走“后门”,也容易跌入骗子的“陷阱”。
警方提醒
提防6类常见招生骗局
[FS:PAGE]
6、7、8这三个月,是各种各样借高考、高校招生名目进行诈骗的案件集中高发期。每年这个阶段,骗子利用考生家长对孩子前途发展的关切之心,或是对高校招生政策、招生程序不太了解,设计各种骗局牟取不法利益。
陈勇分析说,在各类招生骗局中,骗子的手段主要有两种:一是“偷梁换柱”,以“国家承认学历”、“教育部注册备案”等混淆非学历教育与普通高校学历教育的概念,吸引考生就读,收取高额费用。其特点是提供给被害人各种与承诺并不相符的录取类别,一般以成人教育、自考辅导班、网络教育等蒙骗受害者,告知其与统招生一样。 二是假扮“重要人物”,如以熟悉高校领导、教授或招生人员、军队领导等关键人物,团伙作案,分工扮演“联系人”、“中间人”、“教员”等角色,借此骗取受害人的信任,收取高额“活动”费、感情联络费。
常见的骗局主要有以下6种:
一、冒充高校招办人员行骗。骗子制作虚假的高校招生宣传资料,诱骗学生及家长填报志愿,骗取家长信任后,以录取难度为由,以“暗示”的方式骗取考生家长的钱财。
二、以“内部指标”、“自主招生”为名行骗。骗子伪造文书、私刻印章,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假冒高校招生人员,谎称手中掌握有某所高校的“内部指标”、“机动计划”、定向招生计划等,但需要家长先付“定金”、后入学。还有骗子利用自主招生政策误导考生家长,声称自主招生就是不要分数线,花上数万元即可录取。
三、设置虚假高校招生点、办事处进行诈骗。骗子打着某某知名高校的旗号,租房设置虚假高校临时招生点、办事处,骗取考生报名费。
四、以军校招生为名行骗。骗子通过编造军校地方指标,甚至伪造印章和部队证件,假冒军事院校招生工作人员,或声称能拿到军事院校“特招指标”,要求考生家长支付指标费,骗取钱财。
五、混淆文凭教育形式行骗。骗子通过混淆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助学辅导与普通高校教育的区别来蒙骗考生。家长花钱后,就读的并非普通高等教育而是自考试点班、成教预备班或网络学院等。
六、利用网络设置骗局。一些骗子通过手机短消息或网络,发送“花钱可以上重点大学”的虚假信息,或在互联网上设立虚假招生网站,声称可以代办入学,让考生取得正规学籍、文凭,有的甚至干脆以虚假校名进行招生,有的虚假网站制作还相当逼真,学院概况、学院新闻、院系部门、师资力量、招生在线等常规栏目一应俱全。有些违法分子还伪造学校扩招文件、招生表、缴费通知单、录取通知书等相关文件,以彻底消除被害人的疑虑。而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让你掏钱。
防范支招 遇到骗局要多多核实
怎样避免被骗,方红萍说,如果接到可疑的招生电话或者信息,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学校是否存在,是什么性质的学校,也可以给学校的招生办公室打电话核实真伪。目前,高考考生的动态信息在网上通过考号、姓名、身份证号等信息是可以查询到的,比如考生档案“在阅中”“预录”等,考生可以通过此途径安全权威地了解自己的录取信息,可以向报考学校的招生办查询。
方红萍提醒广大考生家长:
不要相信中介机构、教育咨询公司打着“小计划”、“自主招生”、“联合办学”等名义进行的招生活动;
各类院校发放录取通知书都是通过邮政部门邮寄的形式发给考生,绝对不会由个人和中介转交;
收到通知书如有疑问,需要详细询问学校招办部门的,应以教育主管部门提供的联系方式进行认证(本地的考生可以实地到学校进行查证);
全日制本科生以及自考生、成教生、网络生除了由物价部门规定的书本费、学费、住宿费外,学校不会委托中介机构和个人收取其它任何费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