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素描要锻炼两手功夫,一是眼睛的比例观念,二是按步就班的作画习惯。
素描的语汇不外乎黑、白、灰三字,它所表达的是形体与空间。
一幅素描起码应该具备三个方面的成功:一是形体结构准确,二是黑、白、灰大层次分明,三是中心焦点突出。
中心焦点是由视觉习惯形成的。所谓焦点,在客观上应该是在结构中最有特征、又最能展示形体与空间部位的。一般的说,它常位于画幅前景接近中心的部位,它是中心,也是重心。画素描就应有点偏心,如果平均用力不仅破坏了整体感,也违背了视觉的真实。
所谓“写生”,并不是客观原形的翻版,它允许也应该在美的指引下凭主观意念去集中、增删,在这个意义上讲,写生已经是创作了。
要十分注意画面的纵深,就是指物体的体积状态和物体之间组成的空间状态。尽管素描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重点就是这个纵深关系。这并不是画面本身自然具有的因素,缺乏纵深,就不是画面,而是纸面。因此,当观察实物的时候,眼光不要一味地上下左右去看,而应当由近及远、从前向后去延伸扩展。用眼睛追索这个空间,才有可能用铅笔去开掘这个深度。
笔是手的延长,它应当具有手的触觉。画素描就好象雕素家捏泥巴,手指在一个具体的空间里动作,从前面一直摸到背面去。
用轮廓线来认识世界,不应是初习素描者的课题,而先要学习用立体的观念来研究世界。
第一是结构,第二才是光,黑白则是它的附属物。我们只是借助黑白来认识形体结构,但有时黑白也会歪曲形体结构的原来面貌。
要注意“区别”二字的运用。说到家,画素描就是找区别,大的区别就是“大关系”,凡是大关系都具有整体性的分量,它容纳并制约着所有局部,因而它是最重要的。
小的区别就是“小关系”,就是指处于同一色调中的轻微差异。相对于整体来说,它们只能被称之为“局部”。
结构的透视变形色调的黑白相称,对边线的虚实处理,三者共同担负着表现空间与体积的任务。
边框之内都是画,只有空间而无白纸。边框之外也是画,是靠观众的想象去补充的画。
人们难以想象形体表面自然转移的那种微妙。一个面颊,一个鼻头,即使分成几百个过度面也不足以表现这种微妙。
物体除了有一条可见的轮廓之外,还蕴涵一条无形的线——旋律线。它传达了物体的总趋势(或动势)所构成的美的旋律。
把手臂伸开,尽可能使你的位置处在能将全部画面收进眼底的的地方,这样便于纵观全局。
对于全幅画来说,要首先区别背景与物体的差别,这时要注意作为形体界面的轮廓线的处理;对于形体来说,要首先区别暗部与明部的差别,这时要注意衔接明暗的交合线。
“整体”与“大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大体是大约的样子是较为模糊的近似值;整体是指全体局部有组织的结合,是精确的组织关系。
距离实物远些,你所见到的物体当然小一些,距离拉近了,当然大一些。
表现质感要抓住特征性的差异。对于素描来说,这种差异大多在反光或透光的程度上放映出来。
-end-
升学规划/测算概率/规避风险/专家解读模拟志愿智能填报小程序:
|